嘀!
雷达显示屏上闪烁了一下,随即消失,疑似干扰或鸟雀。
这种情况在模拟qi对战的环境中经常会出现,需要飞行员gen据自己的经验判断。
无线电chu1于静默状态,无队友,无支援,无地面协助,无预警机坐镇,纯粹是单挑。
“f-22?”
陈非的自言自语不会传到另一台飞行模拟qi的老dai维耳中。
有杀错,没放过,且先默认老tou儿是在故弄玄虚。
昔日联bang的特级飞行员“鹰王”,即使垂垂老矣,他也不敢小瞧对方。
双方近似于一种盲斗的状态,不过随着雷达波的准确锁定和目视距离,这种在战斗空域彼此搜索的局面随时会打破。
对于这种情况,他原本是不熟悉的,因为在911空勤基地的时候,地面协助和空中支援随时都会有,“真香”战斗飞行中队的同事们会随时通报战场实况,不至于像现在这般安静的令人心底发mao。
高度35000英尺,f-22“猛禽”pen气式战斗机是隐形战斗机,理论设计最小雷达反she1面为0.005~0.01平方米左右,实际情况至少要大上十倍,即使如此,0.1平方的反she1量,也不会比大雁,天鹅,鹰雕类中大型鸟类大上多少,很容易被判断为干扰。
倒是小啾这个小东西,简直就是天然的隐形专家,目前还没有哪个神仙雷达能够发现它,哪怕关闭了过滤机制都没有用,因为鸟雀无chu1不在,雷达一照,这活儿就没法儿干了。
集合了矛与盾为一ti的f-22所使用的apg-77v2雷达,还增加了侧视系统,pei合alq-94的被动工作模式,可以维持400公里的预警。
“猛禽”德比则是对这款机型的矛与盾孰强孰弱的考验,更多的则是看两位飞行员的战术经验。
f-22“猛禽”pen气式战斗机的升限是65000英尺,约等于距地20000米,民用飞行qi很难达到这个高度,陈非一直拉着cao2纵杆,维持着持续爬升的状态。
在不接敌的情况下,不容易受到敌机的攻击,更有利于机载雷达发现目标,若是有什么情况,也能随时反应过来,化高度为机动,一连串的战术套路可以行云liu水般展开。
用句通俗的话来讲,陈非此时此刻正在蓄势,把劲儿攒足了,偷偷把这个老tou“一巴掌呼死”。
江湖经验老dao又如何,一力破十会,高度攒够了,机动大招随便放,这是契科夫大狗熊的绝招,“真香”中队所有人都知dao这货老喜欢爬高高,一言不合就爬到多少多少的高度。
陈非还占了飞行模拟qi的一个便宜,模拟qi再怎么仿真,也没可能模拟出真正的低压缺氧环境。
在实际高度下,这样的环境对人和战斗机都是一种极大的负担,并不是每一次都能够爬到这个理论极限高度,但是在飞行模拟qi中,往后拉cao2纵杆就完了。
飞行模拟qi还有几点不足,对实际复杂气liu的反馈并不准确,有时候甚至还是错误的。
在真正驾驶过f-22后,陈非就感觉到了其中的明显差异。
只不过在空气稀薄的万米高空之上,这种基于某种算法的差异反而少了许多,除了高度表数值仍然在不断增加以外,整个驾驶舱chu1于一种微微震颤的相对安静状态,仿佛连两台引擎的轰鸣声都小了许多。
另外对远景的细节模拟,则显得十分死板,甚至会缺少一些反光。
在实战中,敌机的座舱罩反光是一个重要的参照物,光靠尾迹云来判断是远远不够的,有些视力格外好的人,能够min锐察觉到常人可视距离外的异常反光,但是飞行员们的视力往往都是变态,飞行模拟qi显然还有许多不足。
嘀嘀!
被动雷达突然发出预警。
陈非的f-22被短暂的照she1了一下。
选择题来了,是冲着发she1源追过去,还是打个迂回,试一下偷袭。
除了可视距离内的拼刺刀以外,pen气机的战术往往是偷袭与反偷袭。
陈非最熟悉的涡桨机则恰恰相反,涡桨机的战术类似于重步兵,ying扛ying打,编队战术优先,彼此的pei合尤为重要。
一代与二代的pen气机则需要发挥出自己的速度优势,和重骑兵一样,高空高速,大纵深穿插;三代机则更像是轻骑兵,偏向于战术机动,抽冷子低空突防,趁机来一记狠的,放完大招就跑,绝不恋战;四代与五代越发变得猥琐,悄咪咪的绕到shen后打闷棍,使得闷棍也变成了一门艺术。
但六代机却是为了预警机为生,从此没了自由,妥妥的小三,小四,甚至陪嫁丫tou,地位低的一批,还得打一手好酱油,神ma骑士jing1神和刺客信仰全bu扔到一边儿去,冷不丁的出现在作战位置,就像卸货似